
【2022年5月28日,高雄訊】邁入133周年的漢餅名店-舊振南長期積極推動ESG永續策略,致力於實踐社會參與及企業承諾,並榮獲第26屆國家品質獎、2021年天下永續公民獎。舊振南推廣中華漢餅美學,並寄望漢餅文化能向下扎根,培育新一代漢餅烘焙人才,自2019年舉辦「舊振南漢餅新星選拔賽」已連續舉辦四屆賽事,頗受好評。今年2022「第四屆舊振南漢餅新星選拔賽」於5/28(六)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隆重舉辦決賽。
雖台灣正處疫情,但此屆競賽報名依舊踴躍,來自全台北中南,包含東部共計42組團隊參與初賽,經過激烈的審查會議後,挑選出8組優秀隊伍進入決賽,歷經近四小時的現場實作競賽,最後由來自弘光科技大學食品科技系的張妤佳、劉明芳同學選以台中特產麻芛、紫薯紅棗、及桂花酒釀做為主題食材,奪得新星選拔賽冠軍,抱回五萬元競賽獎金!
本屆主題:「記憶中的漢餅」—你與在地漢餅的情感連結。從生命禮俗、歲時節令、宗教祭祀,連結台灣在生活與情感故事,結合節氣食材,製作出3款『記憶中的漢餅』。學子們以記憶中漢餅的美味與自身故事做為創作概念,選用台灣各地特色食材例如台中特有的傳統食材麻芛、雲林的地瓜、花蓮的六十石山盛產的金針花及苦茶油等。學子們透過漢餅記憶,結合當地食材、拼出味蕾找到情感的印記,也更認識家鄉的物產、味道以及感受對漢式糕點的文化精神。
其中參賽同學提到,自已小時候總會跟大人一起上山採柿,憶起品嚐柿子的歡愉感受融合阿嬤經常做的饅頭製成創意中式饅頭; 也有自雲林的同學,使用家鄉豐富物產,如地瓜及健康的苦茶油,將鬆軟的老麵餅皮包入由苦茶油炒製的乳酪地瓜泥,讓兒時記憶的香氣更加豐富又兼顧健康。也有同學改良過年食用傳統蘿蔔絲餅來做發想,將歡慶年節點心,做出吉利招財的黃金絲餅; 連阿嬤過往的胭脂盒、茄芷袋皆成為創作的元素,變化出道道驚艷的中式糕餅。學子們的創意為漢餅翻轉風味上的傳統印象,注入年輕的活力,再度連結新舊世代對於''食''的情感與記憶。
此次決賽邀請的裁判跨足了各相關產業,包含食力總編輯童儀展、前穀研所所長盧訓、南台科技大學黃旭怡副教授、中山工商簡正佳老師、舊振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林幸宜顧問,從糕餅的外觀造型顏色、內餡風味、商業性價值、創意性、保存期限等提供專業評比。經過激烈的評選後,由來自弘光科技大學的張妤佳及劉明芳同學奪下漢餅烘焙金星。選手將作品取名「憶.餅」; 將回憶中的第一口餅香結合孩童時長輩傳遞出的生活感動透過廣式月餅、荷花酥獨特呈現。銀星獎則由來自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吳姿億及林佳禛同學獲得;銅星同樣來自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的張紋萍、邱艷容摘下,分別獲得3萬元及1萬元獎金。
前穀研所所長盧訊表示: 「對於學子們漢餅運用各式不同的台灣物產,以創意展現台灣獨有的漢餅飲食文化非常讚許。」食力總編輯童儀展表示: 「產學合作對於飲食文化的傳承有相當大的助益,產業發展的重點即是需要優秀人才能實踐。」未來舊振南也將邀請本屆金星得主的學子們,回到漢餅文化館進行交流,利用在地食材、貼近土地的方式與認同,也讓漢餅的食藝,真正走入生活中!
【本次漢餅新星烘焙大賽選手名次】
獲獎 | 學校名稱 | 隊伍名稱 | 參賽選手 |
金星 | 弘光科技大學 | 憶.餅 | 張妤佳、劉明芳 |
銀星 |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 愉快的一天 | 吳姿億、林佳禛 |
銅星 |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 灶咖囡仔 | 張紋萍、邱豔容 |
新星賞 | 景文科技大學 | 丐幫兄弟 | 廖柏鈞、蔡舜宇 |
新星賞 | 樹德科技大學 | 花好月圓 | 劉柔含、朱芸葶 |
新星賞 | 樹德科技大學 | 嫁日 | 張智凱、階蕙如 |
新星賞 | 台灣首府大學 | 滿漢雙囍 | 陳怡蓁、陳家莉 |
新星賞 |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 比完就種田 | 黃姝媛、王文鈿 |